bd-1





次世代光碟技術大戰,從Sony(索尼)所引導Blu-ray Disc(簡稱BD)藍軍,逼退以Toshiba(東芝)為首的HD DVD紅軍陣營至今,算算也有一年出頭了。然而Toshiba的退讓,就代表Sony可以出頭天了嗎?



這段時間以來,不少人認為寬頻網路的普及,加上硬碟機價格無止盡滑落,將是BD陣營所要面對的另一波挑戰(簡單講就是盜版問題)。原因是自2006年初起,BD影片(BDMV)已經可以利用電腦來破解複製,無論是要透過寬頻網路分享(騎驢下載影片),或是像海峽對岸傳聞那樣,買新硬碟就幫你塞滿影片,都充滿各種便利的玩法。而眼前這波金融海嘯,無情壓縮了大家口袋的深度,正好促進這類行為發生。



早在大戰開打之初,跑遍台灣的BD相關記者會活動,諸如Sony、Pioneer(先鋒)、LG(樂金)等各家BD組織成員廠商,乃至於錸德(Ritek)這些碟片製造廠,都一致認為2006~2007年為BD應用萌芽期,而2008~2009是切入各應用層次市場的成熟期,到了2010年就是所謂的「普及期」。當然,那時候廠商是認定會打贏HD DVD,而且以景氣良好狀態來推估這時程,並不是在作白日夢。



但偏偏就是那麼不巧,好不容易擺脫Toshiba,卻碰上更難纏的經濟衰退問題。沒看現在「低價電腦」當道,桌上型電腦主機便宜到不行,而且規格也還算夠用。標準筆電價格除了下探兩萬元之外(以前兩萬元機種是造勢殺頭價,現在兩萬多元的近乎是常態了),輕省筆電(Netbook)也賣到快翻過去了。要這些低價位產品裝上一部支援BD的光碟機,想也知道是「想都不用想」!唯一算是正面消息的,就是除了輕省筆電之外,絕大多數低價位電腦產品效能尚足以播放BD影片,畢竟電腦科技還有持續在進步啦。

bd-2





以我們比比王的資料庫來分析,內建任一規格BD光碟機的筆電,總數約莫只有16部而已,平均單價隨所配置BD光碟機規格的不同,起跳價碼在4~6萬元之間。很顯然的,這和市場主流消費能力落差很大,就算使用者很想一親芳澤,也沒充足的小朋友作為後盾。



至於BD能否普及的另一關鍵「軟體」部分,在百視達、亞藝這類影片出租店,都能租借到BD影片。而且就各市場研究單位報告資料指出,BD拜家用播放器(BD Player)與PS3價格和機器普及優勢,影片銷售數字仍交出亮眼成績單,這代表多數人對BD還是抱以期待的。除了BD影片這種預錄型光碟之外,記錄儲存用的一次寫入性燒錄空白光碟片,25GB(單面單層)/4X規格的片子,最便宜的大約是200元左右。雖然還是比DVD貴了不少倍,但最碼的,資源的取得與所需代價,有比先前理想多了。



既然被視為東風的軟體、空白光碟片已經沒問題了,那欠缺的到底是什麼呢?問題回到原點,光碟機、播放機、燒錄機的價格仍是關鍵,Sony應該轉回過頭來,多分點心思給電腦市場,想辦法讓各類型BD光碟機價格降低,並說服電腦製造廠商,為更多電腦、筆電系統裝載支援BD的光碟機才是。最起碼,給個便宜升級換購方案嘛,你說是吧?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bking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